Chapter 11
從古本到拉薩
原著/Heinrich Harrer
翻譯/廖美冠,詹迺立
.
| .. |
前往拉薩的準備工作正縝密進行著,由於這次旅程所經之地大多荒無人煙,所以途中所需的糧食大部份都得自行攜帶。即使糧食不成問題,我們沿途卻還得提防盜匪打劫,所以旅人們都儘可能地結伴同行。為了安全,我們組成了一支有22名成員的旅隊,另外還有大批用來馱負帳篷、糧食的牲畜。沿途可能下雨,有時需要渡河,因此所有的行李、食物都得包紮的密不透水才行。一旦出發後,一切就只有靠天保佑了。 我找到了一些用油脂處裡過的防水皮袋。每只可以容納一人份的Tsampa、四人份的麵粉及二人份的炸硬麵糰。每只袋子裝滿後重約七十磅。我的廚子們花了許多天的工夫準備了大量這種油炸、滋養的炸硬麵糰,炸好的麵糰小若櫻桃,我們可以方便地將它們置於杯中,沖入熱茶待其軟化後食用。我們也攜帶了奶油、大頭菜、洋蔥乾、甜菜根、醃蘿蔔、葯草及茶葉。另外我們也準備了一些肉,但是一般說來,肉類不必事前準備,我們可以沿途打獵或向牧人們購買。我們也裝了一些乾豆,以作為馬匹的飼料,以防在途中沒有足夠的糧草。 這些後勤的民生必需品的數量是如此的驚人,讀者們應不會對我們這支隊伍的實際規模感到意外。我們共有120匹馱獸,其中有40匹馬可供我們在漫長的旅途中交替更換坐騎。隊伍中還包括了我的好友Dondrub Gyantsen及我住在Balangtsa的叔父。另外,一支由Chandz Jampa籌組的商隊也將和我們同行,Chandz Jampa從不放過任何賺錢的機會,在得到我父親半職業的指導後,他在西寧附近選購了一些上好的馬匹和騾子,以便在到達拉薩以後以高價出售給公侯貴族們,單是屬於他的牲畜中就有不下一百五十匹的馬。 若非情況特別緊急,百年來所有選擇這條路線的旅隊總在夏季或冬季出發。有好些旅隊則是由許多來自各地的隊伍漸次在旅途中集結而成的。我們的隊伍在經過漫長而仔細的準備工作後,和另外兩支分別由Chandz Jampa和一位回教徒Matsenshi帶領的隊伍一起從古本出發。Metsenshi受雇於位在西寧的中國政府機構,他就是我先前提及的那位曾經幫我取得護照及其他文件的回教朋友。除了我們三支規模較大的隊伍之外,其他還有一些以僧侶或是牧民家庭為主,準備去拉薩朝聖的小型隊伍也與我們同行。當我們抵達最後一個旅聚集結點Tsaidam時,隊伍中的各類牲畜總計達二萬頭之多。 我們這樣龐大的隊伍,前進的速度當然十分緩慢,但相對的,我們旅途中的安全也因人數眾多而得到最大的保障。此外,若有需要,大家能夠隨時互相支援。當然,誰也不能保証旅途中不會遇到盜匪的打劫。若遇上了經驗豐富的悍匪,我們的旅隊仍得奮力殺出一條血路才行。 一位懂得占星術的專家認為五月十九日是最適合我們啟程的日子。而當天的天氣的確也十分配合。先前一連下了十四天的雨,天空才剛剛放晴,短時間內應該不會有天候上的問題。每年五月,古本地區常會下起傾盆大雨。當地表在艷陽連續數周的曝曬下開始龜裂,湛藍的天空會突然烏雲密佈。人們急忙躲入室內,天庭的出水口也已蓄勢待開。滂沱大雨即將傾盆而下。乾枯的大地飢渴地吞飲著久違的雨水。轉瞬間,整個地區就變成了一個超大型的土耳其浴池。冰涼的雨水落在燥熱的地面上立刻蒸發起漫天的霧氣。大量的霧氣甚至遮蔽了村落和山丘,一直要等到雨停後,霧氣才會漸漸消散。然而地面蒸散的水氣很快地又形成新的雲層並帶來另一波的大雨。直到太陽再度露臉時,這壯麗的景觀會接連出現數次。樹木在豐沛的雨水滋潤下紛紛萌芽,在雨後的陽光照耀下顯得青翠無比。綠草也以驚人的速度舖滿曾經乾涸的大地。原本被曬成了紅棕色的土地,很快的變成了一塊百花齊放的五彩翠綠地毯。 我們就是在這樣一個美麗的日子離開了古本寺。負責馱物的牲畜最先出發,接著是騎馬的隊伍。我從窗戶中靜靜地看著大家忙著做好出發前最後的準備工作。盼望了許久的這一天終於來了,但此刻的我卻因為必須與許多好友分別而依依不捨。在古本寺的這些日子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時光,我在潛移默化中所受到的影響遠超過我所能理解的範圍。我衷心地感激古本寺的每一個人,我非常清楚地知道他們所為我付出的一切將會使我無以回報。在昨晚的惜別晚會中,我向住持、親教師及我朋友們一一辭行。他們對我的關心至今仍然令我感念不已。住持送我一件皮大衣使我在旅程中常保溫暖。我的好友Seto仁波切替我準備了美味的食物供我在旅途中食用。一向對我要求嚴格的親教師Minyang 仁波切,此時早已上了年紀、頭髮、斑白,他也溫和慈祥地替我準備了一件華美的羊皮衣,以免我在藏北高原受到風寒之苦。我心情激動地收下了他們的禮物和祝福。我衷心地為他們致上我最深的感謝。 離開古本寺的儀式與十年我剛入寺時大致相同。我騎在馬背上,後面跟著一位喇嘛,撐著代表我的階級的黃傘。我緩緩地走過排成長列的僧侶面前。這些僧侶或沉默、或則低聲誦經,木管和喇叭合奏著美好合諧的音律,但此刻這似乎半帶哀傷的旋律卻讓我覺得心緒混亂。當我終於走過這僧侶集合成的長列,來到棚子的盡頭時,我心頭的焦慮才稍微釋然。在這棚子下,朋友們肅然地為我獻上最後一杯茶。在我喝完後,他們之刻再將茶杯添滿,就這樣讓它留在桌上。習俗上,這是希望遠行者能夠儘快平安歸來,能有機會再和大家一起共飲這第二杯茶。我含著滿眶的淚水,努力控制自己激動的情緒,而此時內心更是交雜著快樂、憂傷和感激的心情。我將手伸入外套的口袋,握緊了我隨身攜帶,裝有護身佛祖彫像的黃色外盒,祈求祂的庇佑。在和大家最後一次道別後,我遙遠的拉薩之旅正式開始。 Lhagsam在得到許可後,一路護送我到旅程中的第一個旅隊集結點─Trekhog 平原。在攀爬了一段漫長陡峭的山坡路之後,我們於黃昏時刻順利地抵達了Trekhog 平原。這片草原的四周圍繞著人跡罕至的荒山野谷。草原上只有一條河流流貫,除了一兩處牧民的聚落和深山中一些住民外,這片廣大的草原上幾乎荒無人煙。為了節省我們攜帶的有限存糧,我們向遊牧人家買來牛奶和肉類。由於這裡的海拔約有一萬二千呎高,空氣稀薄,我們在升火時必須借助風箱才能使碳火持續燃燒。 我們一共在Trekhog草原停留了三天,等待其他隊伍前來會合。第三天傍晚,草原上已搭起了不下四十個帳篷。此時Lhagsam終於不得不與我道別,我們倆人淚流滿面、相擁而泣,這是多麼令人痛苦的離別啊!我是如此地捨不得與這位多年來照顧我,扶持我的好友分別;自從Puntso過世後,Lhagsam就擔負起照顧我的責任,每天早晨他都會到我的床前把我叫醒,和藹的詢問我的身體健康狀況,然後替我做頭頸部的按摩。他不僅是我的老師、我的監護,他更是我最好的朋友。在長長的擁抱之後,Lhagsam送我一條手巾和五十元(gormo),並再三叮囑我要永遠保有虔誠正直的高貴情操。第二天清晨,在最後一次擁別後,他立刻翻身上馬,頭也不回地疾馳而去。當其他人正忙著準備出發事宜之際,我則靜靜地看著Lhagsam逐漸遠去的背影,一直到他和馬兒都消失在遠方的天際為止。 在我們出發數小時後即抵達了當天的目的地Tongkhor。我們在山邊的一座小寺院下紮營過夜。再走了三天,我們到了可可諾(Ko-Ko-Nor),即所謂的藍湖。藍湖以它如藍寶石般澄澈湛藍的湖水聞名,明亮如鏡的湖面上,倒映著四周終年覆雪的山巒。天氣和暖時,微風吹在湖面上,泛起陣陣的漣漪,呈現一好山好水的優美景緻,然而每當暴風雨來襲時,藍湖的波濤卻也異常地兇猛,讓人驚懼。我對藍湖的美麗與廣大無邊早已耳聞,因此當我初到藍湖邊時,聽旁人提起環湖一週得耗時三個星期之久時,亦不覺得意外。有幾位僧侶在湖中的石島上蓋了一座寺院,在那兒過著近乎與世隔絕的靈修生活,他們連一條用來和外界交流的船也沒有,只有在冬季裡,當這個海拔數千呎的大湖結冰之際,僧侶們才徒步走過冰封的湖面,向居住在岸邊的人家化緣。附近的居民在天氣轉冷時會在湖中捕魚。當天氣暖和的時候,他們則不以魚類為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