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ter 14
拉薩的新年節慶
原著/Heinrich Harrer
翻譯/陳志全,徐儷芬
.
| .. |
雖然拉薩位於海拔一萬兩千英呎的地方,但是它的冬天非常溫和並且幾乎不曾下雪。例如,當整個城市正在準備慶祝新年節慶時,那經常發生的砂風暴等於是宣佈春天的到來。 新年節慶是在舊年最後一個月的第二十九天,以在布達拉宮舉行的Torgya慶典揭開序幕。我帶著極興奮的心情和父母、姐姐、及弟弟們一同到達賴喇嘛的住所,並且被帶到專門為我們準備的陽台去。達賴喇嘛也參加了這個慶祝會,這慶祝會是在宮廷的其中一個大庭院─Deyangshar舉行的,一起參加的還包括他的老師及監護人。在陽台的最高處,達賴喇嘛坐在一個為他準備的黃色絲質簾幕後面。他的家人及官員們都坐在比他低的位置,為了就是不會有人坐在比達賴喇嘛還要高的地方。 在鄰近房屋的平屋頂上,擠滿了快樂興奮看熱鬧的人。每一個人都耐心地等待這多樣化節目的開始。這節目完全是由布達拉宮西側寺廟的喇嘛們所準備的。人們快樂地說著笑話,談著下一年可能發生的事情,並且在狂風中表現歡愉。狂風拍打著達賴喇嘛陽台上的絲質簾幕,這也代表著新年的好預兆。 突然間,些許的騷動從群眾中發出,緊接著是完全的安靜。每個人都聚精會神地注意著那斜斜的木樓梯, 現在第一群表演者出現在那裡了。一位Hashang(蒙古大力士)旁邊由七位戴著面具的喇嘛護衛著出來﹔這位Hashang雖然力大無窮,但是看起來卻是和善的。他現在戴著一個大面具,所以很難看清他的臉,並且他的護衛必須帶著他慢慢地走下台階。當表演者走到中庭的中央時,他們都莊嚴地向達賴喇嘛跪拜,接著他們開始舞蹈。這些表演都是以模仿國家歷史上的各種傳說故事為主。當他們表演完了這些傳統不變的舞蹈後,經過台下觀眾的大聲鼓勵,他們開始有趣的即興表演。現在,穿著如數百年前冑甲的士兵,發射著古式的槍直到滿天充滿煙霧,這煙霧使我們幾乎又再度看不清楚。 下一組的演出是由一群戴上動物面具的喇嘛表演的,他們趣味的跳躍博得在場觀眾的大笑及掌聲。大部份的觀眾並不知道這些面具及角色背後所代表的意思,他們只是享受那些生動有趣的表演而已。其實,每一個角色都有其重要的意義和深遠的歷史,但是除了少數有此經驗的人外,大多數的人都因時間過久而淡忘。經過這一長串歷經數小時的舞蹈表演(Cham),雖然這些表演背後代表的意義已被人們遺忘,不過它們還是帶給觀眾許多的笑聲及掌聲。但是在帶著黑帽子的舞者們出現時,一切都不同了,因為大家都知道這群舞者代表著魔鬼,他們帶給全體觀眾一陣悸動的感覺,而且他們昂貴及古老的戲服也帶給大家無法忘懷的深刻印象。這舞群的首席舞者長得比其他人都還高,他扮演著魔鬼王的角色。在他們暗色戲服的外面,每一個人都帶著幾乎長達地面、用人骨做成藝術造型的鍊子。在舞蹈中,那可怕的骨鍊(又稱Rugyen)發出一種怪異陰森的聲音,同時,觀眾群也變得完全地安靜。 一群舞者緊緊地跟著另一群舞者後面,無論是戴著好人或壞人、美麗或醜陋面具的舞者,一個接著一個陸續地出現。一位英俊的舞者優美地穿越中庭,他的後面跟著一個看起來陰森討厭瘦骨嶙峋的人。此時,所有舞者中最好的那位戴著鹿的面具,他並表演著猛烈的跳躍和旋轉,令觀眾們看得眼花撩亂。 一個具象徵性的默劇作為今天表演的結束。一張畫有一個男性人物的大張米紙被鋪在中庭內,然後由Chief Magi率領著那些之前曾表演過的舞者隨著喇叭、鼓、嗩吶、及鈸的聲音起舞,所有代表過去一年裡不好的一切,全都被加諸於米紙上的人物。 漸漸地,這舞蹈變得越來越狂暴,舞者也越跳越高。在中庭的一角,一個油鍋底下被燃起了明亮的火燄。音樂現在越奏越大聲,舞者也狂烈地跳耀及旋轉,在其中也可聽到從觀眾那裡傳來的掌聲。這時,Chief Magi抓起了那張米紙並且將它擰扭,然後把它丟到滾燙的油裡,接著他舀起了一匙酒精並裝在用人骨做成的碗裡,然後將它灑在火上,火堆立刻跳出比人還高的火燄,這代表著過去一年裡不好的一切都隨著化為烏有。 這精彩表演是今天的高潮,同時也是這個慶典的結束。我們答謝了達賴喇嘛的邀請之後,大家就回到父母親的家中。當天晚上,每一個西藏家庭都要在晚餐吃Gutug。Gutug就是一種上面浮著水餃的濃湯,而在水餃內會揉入小石子、木片、羊毛、骰子、和錢幣,另外或許會加入一些鹽及辣椒。所有這些包在水餃中的餡,或多或少都代表了吉祥的預兆。這些湯和餃子被舀起後,因水餃中的不同發現而被作為不同的解釋,這些解釋也為我們帶來了許多笑話和歡笑。 新年的頭兩天,在拉薩只有官方及市民參與慶祝活動,但在第三天,Monlam Chenmo(大咒師) 就開始了。這是一個長達三個禮拜的活動,其中包括了大大小小的祈禱會,在鄰近幾個寺廟的喇嘛都全程參與。當天清晨,數以千計的喇嘛從四面八方湧入這個擁有兩萬五千名居民及朝聖者的城市。大約有十萬個人在這首府參加Monlam Chenmo,他們向諸佛祈求快樂幸福及國家的富足。 我所租的小房子位於城中,距離Temple of Tsuglagkhang只有一擲之遙,每天早上我都會與兩萬個喇嘛一同在那裡參加祈禱會。所有無法擠入那寺廟中的人,他們都會爬到附近的屋頂上,或是站在周圍的街道及中庭一起祈禱。許多僕人總是忙著端茶和湯給聚集的喇嘛們。這種用米、肉、奶油、乾果、和乳酪作成的湯總是嚐起來有點燙,但是沒有人會在乎﹔事實上,這種特別感覺蠻適合節慶的。茶,通常會被大量地飲用,奶油也被大量地使用,但有一些並不是很新鮮。他們會將自己帶來的糌巴粉和茶一起在自己的木碗中混合。 在這個大祈禱會結束後,緊接著是Sungchora。在這個活動裡,從各地來且已經完成學業的喇嘛,將為他們自己贏得Lharampa的稱呼。這種由經驗豐富且學識淵博的人參加的理論辯論會,總是吸引大量的觀眾。這個冗長的辯論是在住持們前舉行,並由陪審團根據參加者的表現來決定其等級。Lharampa共有二十二個等級,只有前五名能在一間大寺廟中接受Khenpo榮譽的授予,這種榮譽甚至能為他們打開從政的可能性。在禮堂及迴廊中的觀眾,隨著辯論的進行表現出熱烈的興趣,尤其當和他們來自同一個寺廟的喇嘛出現時,他們表現得更加熱情。優秀出色的參賽者會得到熱烈的掌聲,但是最後失敗的人則會被觀眾善意幽默地取笑。 有些時候,達賴喇嘛會親自離開布達拉宮來到Tsuglagkhang拜訪。在住持們的隆重護衛下,達賴喇嘛隨著莊嚴的隊伍穿過擁擠的街道,後面跟著他的老師、寺廟的首座、他的內閣成員、及許多像我一樣的Rinpoches。一個聖座已經在廟中準備好了,當達賴喇嘛坐定後,一大群人魚貫地從他面前經過以求得他的祝福,每一位誠心的信徒都會接到一條代表祝福的紅色絲帶。這樣的典禮通常會持續一天。 只要達賴喇嘛、他的法定代理人、或是其他的高僧在城中時,城裡總是戒備森嚴。當達賴喇嘛的隊伍到達時,士兵就會沿著Barkor站成一排。但是只要各位高僧們一回到布達拉宮中,士兵就會撤離,然後Dopdops馬上會用手來指揮擁擠的人群。Dopdops就是塗著黑臉、寬肩並戴著粗棍的喇嘛警察。為了配合新年假期,一般非宗教的活動都不進行,並且將維持法律及秩序的責任都落在由各個dratsang組成的喇嘛警察手上。 在原來已經五花八門的群眾中,身著古式制服的士兵看起來更加莊嚴亮麗。無論他們在何處出現,總會讓民眾感到驚訝。他們那些穿著華麗錦緞披風、戴著黑色狐毛帽的將軍們(或稱Yasos) 會和他們的士兵一起到達將發射古式迫擊砲的河岸邊,那些迫擊砲所產生的巨大煙霧代表將會把惡魔趕離這個城市。在布達拉宮所舉行的Torgya慶典結束後,所有於新年期間使用的奶油裝飾品,現在同時也會在河岸邊用同樣的方法燃燒掉。 在新年第一個月的第十五天,家家戶戶和dratsangs都會爭先地作他們的奶油高塔,而且政府也會頒一個特別獎給作得最好的那一位。比起在Kumbum時,這裡作的許多奶油高塔都比較大,但是在技巧及創造力來說卻不如Kumbum的好。 因為我是Tagtser活佛的化身,所以不論我到那裡都會受到特別的禮遇。我也習慣參加在拉薩舉行的運動會,這些運動會都非常地受歡迎,其中包括的競賽有賽跑、摔角、及舉重,賽馬則是整個運動會的最高潮。雖然獎品只有祈福巾,但是所有的比賽仍然是很受歡迎。人們都蜂擁地前去觀看他們的競賽,因此出席的觀眾常常多達五萬人。 一旦這長達三個禮拜的新年假期結束後,這個城很快地就空蕩了。到訪的喇嘛們成群結隊地各自往他們的寺廟回去。所有的吵雜及喧囂都將歸於平靜,一般的街頭小販又將他們的小攤搭起。再一次地,整個城市恢復了以前的寧靜。它似乎是正在休息,為了小新年慶典─Tsogcho Monlam的來臨而作準備。小新年的慶典將在十二天後舉行。 當那天到來時,街道上又再次地充滿了人群,直到長達十二天的慶典結束。在這個新年的第二次慶祝會裡,最有趣的傳統就是喇嘛間的理論辯論會,經由這辯論會,喇嘛們可以得到他們渴望獲得的Tsokrampa稱呼。Tsokrampa的等級並不比Lharampa高,但是它也授與Geshe的榮位,Geshe是一種擅於宗教科學的榮譽。這整個小新年慶典的最高潮就是有名的Ghoku,Ghoku是一個在大遊行後所展示畫有標語的大旗幟。一個由快樂人群組成的長隊伍會經過一座通往布達拉宮的藍綠色橋,其中許多人拿著用紙糊的巨偶,這些巨偶代表著奇想的魔鬼及動物,但是同時那些喇嘛們也會拿著寺廟的旗幟、絲質和錦緞的傘、以及其他吉祥的代表物。 這一大群人後來會聚集在布達拉宮前並快樂地隨著鼓聲跳舞。最後整個慶典的結束及最高潮是在布達拉宮的窗口放下一幅長達兩百呎寬的旗幟。這幅旗幟是在當天早上從一間專門保存它的屋子中拿出來的,工作人員小心翼翼地將套在它昂貴刺繡和金色錦緞裝飾品外的保護套拿開。當這整個旗幟(Ghoku)完全地被打開後,一陣讚美聲從人群中傳出,同時,人們也惋惜新年慶典就這樣地結束了。這幅旗幟(Ghoku)在展示數小時後,它又被小心地捲起放入保護套中。
|